
采訪的前一天,高科集團下屬株洲動力谷產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產投公司”)支部書記、董事長劉娟剛從合肥回到株洲。 過去10年,合肥以GDP增長213%的增幅,撕掉了“全國最大縣城”標簽,一舉躋身“新一線城市”。外界將合肥成功的秘訣總結為“合肥模式”,其核心為國資以股權投資、風險投資的思維將產業導入合肥,再用投資銀行的方式培育當地產業,壯大本土產業鏈條,創造出更大的市場增量。2023年,合肥投資理念從產投向創投轉變,“合肥模式2.0”也已在路上。 從2016年來到株洲就進入高科集團,一直從事戰略投資工作的劉娟深知,想要進一步發揮好資本市場功能,服務株洲經濟高質量發展,放眼全國乃至海外市場,學習典型經驗,加強同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。 “要頻繁走出去,才能把‘更好’引進來。”劉娟說。 “我們一定能做成” 在同事眼里,劉娟是一個吃得苦、積極樂觀、有韌勁的北方姑娘。2023年上半年,時任戰略發展部部長的她,帶領團隊“啃下”重點項目包裝、專項債申報、存量資產辦證這些“硬骨頭”。 專項債申報牽涉部門多,需按照專項債的重點支持方向統籌協調各子公司的重點項目,并幾經打磨幾番闖關才能順利爭取到資金。從承擔項目包裝任務開始,戰略發展部就沖鋒在前,策劃出高新區產業更新升級項目、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等一批重點項目,累計儲備項目資金需求130億元,申報金額超10億元,為項目的正常運轉提供了資金支持保障。 資產完成不動產登記涉及多個職能部門和相關科室,包括數十項基本工作流程和工作成果……而高科集團擬辦證的資產,大部分都是建成年代較早的“疑難雜癥”,無先例可借鑒,這對所有工作人員而言都是極大的挑戰。 但劉娟沒有知難而退,她對大伙兒說:“即使前無先例,只要我們肯干,這項工作就一定能做成!”也正是這句話,激勵了戰略發展部全體員工,大家擰成一股繩,分工協作,全力攻堅。在市、區、集團公司的悉心指導與統籌調度下,一方面總結經驗、不斷優化存量資產辦證路徑,加強與稅務、資規、不動產登記等部門聯動,探討資產轉讓過程中的稅務、確權等難題,積極爭取政策支持。另一方面,積極履責,協調有關辦證出讓金及稅費返還事宜。經過戰略發展部全體團隊的努力,累計辦理27處存量資產不動產權證,辦證資產總面積達28萬平方米,協助集團實現融資貸款約80億元,有效盤活了存量資產,降低集團債務風險。 “我們時刻在路上砥礪前行” 2023年下半年,劉娟調任產投公司支部書記、董事長。 產投公司主要聚焦產業發展投融資配套服務,主營業務有產業投資、商業保理及供應鏈、資本及產業招商等。由“沖鋒在前”轉向“統籌全局”,劉娟迅速進入角色,帶領團隊攻堅克難、積極作為、開拓創新,在工作中實現“多點開花”: 加大企業走訪力度,建立企業走訪數據庫,2023年產投公司投資團隊累計走訪企業300余家;圍繞市區主導產業,重點關注并走訪新能源新材料賽道的企業,完成項目立項19個,通過投決6個;緊抓股權項目退出,及時分配回收資金,2023年累計收回股權退出款約1.5億元;完善基金矩陣布局,聯合設立株洲市專精特新基金,優化與上市公司江豐電子合作基金方案,推進參股中科創星三期硬科技基金……探索了出一條“穩”與“進”的產業投資創新發展之路,為高科集團轉型改革、高新區產業生態構建貢獻“產投力量”。 “學生時代更多鍛煉我們如何在系列龐大的信息量中找出最核心、最關鍵的點,工作之后更需要我們保持自己的工作韌勁和判斷力。”劉娟告訴記者,為更好地履行新時代國企人的擔當與使命,她仍在不斷訓練思維的深度、眼界的廣度和決策的準度。 恒者行遠,思者常新。在2023年產投公司的年終總結大會上,這位巾幗不讓須眉的“掌舵人”向全體員工發起號召:“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,我們要時刻保持在路上的狀態,勇毅行動、砥礪前進,剩余的交給時間。”
?
責編:劉依楠
初審:劉依楠 二審:譚飛鴻 終審:吳丹
來源:株洲高新區(天元區)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
分享到